
2025年11月,十五运会与残特奥会将在粤港澳三地举办。为以崭新的城市形象迎接这场体育盛会,“水卫士”们正在默默坚守——市水务部门落实落细赛事服务保障要求,高标准开展河道环境品质提升工作,以水清岸绿的生态答卷、志愿服务的暖心行动,为这场体育盛会擦亮“水名片”。
水清岸绿 擦亮赛会“水名片”
位于流溪河畔的省船艇训练中心,运动员们已经进场训练,这里将承接十五运赛艇、皮划艇竞速项目的比赛。“从河道巡查到水质监测,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松。”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。
为切实提升十五运会河道环境品质,广州多部门联动,制定防内涝保障预案以及落实保障人员队伍,加强对广东划船赛场、广东激流回旋赛场2个比赛场馆,场馆内部、外部排水设施巡查养护,完成周边道路管渠雷达探测工作。
对赛事涉及流域范围周边河涌进行重点排查,发现问题及时交办属地落实整改。从8月起,通过无人机+人工方式,加强对涉水比赛项目赛场周边水体加密巡查,对干流和赛场周边核心水体数据进行抽样分析,对重点河涌超标风险进行预测并提出预警建议。

风景如画的流溪河水库 受访者 供图
据介绍,今年以来广州水务部门以33宗河道品质提升项目为抓手,梳理362条河涌重点保障清单,持续开展水质动态跟踪评估,以绿美碧道、碧带和幸福河湖建设为切入口,扮靓城市风景线,11宗碧道建设项目纳入市绿色办赛典型项目。
截至目前,广州累计建设碧道1503公里;升级打造绿美碧带,建成第一批11条约116公里碧带。南岗河、派潭河入选国家幸福河湖建设项目;流溪河、增江入选全国美丽河湖。其中,南岗河一河两岸构建生态空间廊道,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幸福河湖建设典范,蕉门河依托亲水碧道打造水上运动基地,激活地方水经济活力,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健身的“城市客厅”。
亮眼成绩背后,是广州治水的扎实功底:147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并稳定达到长制久清,20个国、省考断面水质连续5年全面达标,并提升历史最优水平(全部达Ⅲ类以上)。市民对水环境治理的满意度从2020年的75.3%提高到2024年的83.25%。一系列治水成果为全运盛会铺就生态底色。
志愿服务做好赛会“水卫士”
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,目前已经开展了13场迎全运全民治水志愿活动。为全运会做好水环境保障的同时,也让“全民护河、长效巡河”成为广州城市治理的共识。
为了巩固和提升赛事场馆周边河涌水环境质量,10月28日,市河长办联合越秀区开展“喜迎全运会,共筑清水梦”护河行动。民间河长、志愿者、河小青、红棉老兵以及水务工作者齐聚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周边河涌,以实际行动擦亮河湖生态底色,迎接十五运的到来。

俯瞰流溪河 受访者 供图
省体育场西侧正是广州千年水脉——东濠涌。巡河队员们手持工具,清理河岸垃圾、排查河涌隐患,技术人员现场采样,分析水质情况。巡河过程中,队员积极向群众开展水环境保护宣传,通过发放资料与现场讲解,介绍东濠涌的治理故事:原来,在上世纪80年代末,东濠涌水质一度恶化。经过十余年的精准施策和综合整治,东濠涌重获新生,成为广州治水的亮丽名片以及美丽全运展示的重要窗口。

志愿者在奥体旁车陂涌巡河 受访者 供图
这已经不是志愿者们第一次聚焦全运主场馆开展活动。10月21日上午,市水务局联合天河区开展“喜迎全运会,共筑清水梦”活动,围绕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周边的车陂涌开展巡河,细致记录排水口状况。清理沿岸垃圾、派发宣传册,讲解水环保知识。

市河长办联合天河区开展志愿活动 受访者 供图
巡查途中,专业技术人员选取点位检测水质,掌握pH值、氨氮等关键指标,为河涌精准管护提供科学依据。“能为全运会出份力,也是我们广州人作为东道主的责任,看着清澈的河水,心里都踏实下来了!”一位河小青志愿者笑着说。
南方+记者 郎慧
通讯员 穗水轩
配资操盘十大技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