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

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:
立下每天跑步的Flag
却因身体吃不消很快放弃
路过健身房的跑步机
总觉得那是年轻人的“专利”?
“超慢跑”
最近在社交平台彻底火了
被网友称为“懒人专属减脂法”的它
不仅轻松易行
还能消耗内脏脂肪
正重新定义跑步减脂
一起来看↓

顾名思义,超慢跑,就是一种“速度极慢”的跑步方式。它究竟有多慢?甚至可能比普通快走还要慢一些。不过,可别因为它看似“龟速”就小看它——在康复与运动科学界,越来越多研究证实,这种低强度、几乎人人能做的温和运动,其实蕴含着惊人的健康效益。既然如此,这种“慢悠悠”的跑法,为何会受到众多运动爱好者的青睐?超慢跑究竟有哪些独特的优点?
多慢才称得上超慢跑?
简单来说,超慢跑的关键在于“跑”的动作模式,而非“走”。它以一种极低的强度进行,几乎不会给心肺系统带来负担,却能温和地激活跑步相关的肌群与心肺功能。
低强度运动在促进细胞层面的健康适应 (如线粒体生物发生)方面扮演着基础而关键的角色。超慢跑正是这种理论的完美实践。
那么,什么样的慢跑才称得上是超慢跑呢?
1. 极低的速度:时速大约在 4~5 公里/小时,相当于快走的速度。
2. 极低的心率:维持在最大心率的 50%~60%(一个简单的估算公式是:(220-年龄)* 50%~60%)。在这个心率区间,你能够轻松地与他人交谈唱歌,被称为“谈话速度”。
3. 标准的跑姿:尽管慢,但它保持着跑步的技术要领——始终有一只脚会离地,存在短暂的“腾空期”。这与快走(总有一只脚着地)有本质区别。
超慢跑的5大好处
你要知道
超慢跑的好处有坚实的现代科研作为支撑:
1
高效代谢调节,精准靶向内脏脂肪
研究强调,低强度有氧运动在减少内脏脂肪方面具有独特优势。内脏脂肪是多种代谢疾病(如II型糖尿病)的元凶。
超慢跑所在的强度区间被证实能高效动员脂肪酸,特别是对深层的内脏脂肪进行“精准打击”,对改善代谢健康尤为有益。
2
卓越的关节友好性:生物力学的胜利
生物力学研究表明,跑者通过提高步频(如达到每分钟170步以上),能有效优化着地姿态,从而显著减轻膝关节和髋关节的负荷。
超慢跑所提倡的“高步频、小步幅”,正是对这一科学原理的实践。它能将地面的冲击力更有效地分散到肌肉组织,从而保护脆弱的关节软骨和韧带,堪称一种极具智慧的跑步策略。
3
提升运动依从性,重塑积极生活方式
大型研究通过分析智能设备数据证实,即便是最低强度的活动,其健康收益也远胜于持续久坐。更重要的是,一个人日常生活中“轻度体力活动”的总量越多,其死亡风险则越低。
而超慢跑,正以其无痛苦、易坚持的独特优势,极大地消除了人们开始运动的心理障碍。它让“动起来”成为一件轻松小事,从而帮助我们有效打破久坐模式,自然提升全天的活动水平——这一点,对于追求长期健康而言至关重要。
4
优化心血管功能,降低疾病风险
研究表明,对冠心病患者而言,坚持进行规律的中低强度体力活动,能够显著改善其临床预后。超慢跑正是一种安全有效、非常适合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康复期采用的运动方式。它有助于降低血压、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稳定心率,从而有效巩固治疗效果,并起到预防疾病复发的作用。
5
促进心理健康与认知功能
运动神经科学研究表明,坚持低到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,能有效缓解焦虑、提升情绪,并对海马体等负责学习记忆的脑区健康产生积极影响。而超慢跑所带来的放松、近乎冥想的状态,正有助于我们释放精神压力、清理纷杂思绪,从而实现身心和谐的健康发展。
超慢跑vs慢跑vs快走
一图看懂三者区别
特征
超慢跑
普通慢跑
快走
强度与体验
极低,轻松愉悦,可交谈唱歌
中低,微喘,可交谈不能唱歌
低,但感觉比超慢跑“费力”
能量代谢
主要燃烧脂肪,优化代谢
混合消耗糖原和脂肪
主要燃烧脂肪
生物力学
关节冲击极低,高步频保护膝盖
关节冲击中等,技术关键
无冲击,但对髋部力和耐力要求高
坚持难度
容易坚持下去,易于养成习惯
需要一定毅力,易因疲劳放弃
较易坚持,但减脂效率相对较低
核心优势
安全、愉悦、可持续,适合绝大多数人群
体能提升快,时间效率高
安全,入门零门槛
结论:超慢跑在安全性、可持续性和健康收益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。它不仅是入门者的完美选择,更是很多追求终身健康人士的基石性运动。
如何开始你的第一次超慢跑?
1
姿态定成败:学习“忍者”步伐
稳定核心:收紧腰腹,身体略向前倾,感觉仿佛有一条线向上轻轻牵引着您的头顶。
控制步幅:切忌主动迈步,应想象双脚在发烫的地面上快速轮换点地。步幅要小,确保脚掌在身体正下方轻盈着地。
把握步频:将目标步频维持在每分钟170~190步。练习时,可借助节拍器APP或使用“跑步180步频音乐”来辅助跟随。
2
运用“谈话测试”与“微笑法则”
请将“呼吸”作为您天然的强度调节器。理想的超慢跑状态下,你应能轻松说完一句话,或自然保持微笑。若呼吸开始急促,请立即减速。
3
采用“阶梯式”进阶方案
第一周:超慢跑3-5分钟,配合快走5分钟,将此作为一组,共完成4组。
第二周:超慢跑10分钟,配合快走3分钟,将此作为一组,完成2-3组。
一个月后:尝试连续超慢跑20-30分钟。
核心秘诀:关键在于保持规律,而非追求单次时长。每周坚持3-5次,其效果远胜于仅在周末进行一次长时间运动。
哪些人群十分适合超慢跑呢?哪些人群又需要特别谨慎呢?
适用人群
长期久坐者:是轻松打破静态生活方式、培养运动习惯的理想第一步。
大体重人士:作为安全启动减重计划、避免关节损伤的首选运动方案。
中老年群体:成为维持心肺健康、骨密度及肌肉力量的“黄金锻炼法则”。
慢性病患者(如高血压、II型糖尿病):是一种卓越的康复辅助手段(开始前请务必咨询医生)。
运动损伤康复者:可作为安全重返正常跑步的温和过渡桥梁(建议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)。
禁忌与注意事项
(以下人群需在医学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)
急性疾病期:如发烧、严重感染等。
不稳定的心脑血管疾病:如未控制的心衰、心绞痛、严重心律失常等。
平衡功能障碍严重者:需在安全环境(如跑步机扶杆)或有人陪伴下进行。
超慢跑,以最温和的姿态,为我们铺就了一条“更持久、更安全、更快乐”的健康之路。
现在就请系好鞋带
用一场比散步更悠闲的奔跑
遇见那个更轻松、更健康的自己
请记住,健康之道
贵在方向正确与脚步不停
资料| 健康中国
编辑|查艺宁
*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
配资操盘十大技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