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平台上线,
二刷发现这次对申公豹父子的改编,看得出来是真想玩点新花样,不想再搞“好人站左边,坏人站右边”那一套。可问题是,想法挺猛,落地的时候却有点“雷声大,雨点小”,最后人物没立住,反倒像是被塞进了一个早就写好的模板里,动都动不了。
展开剩余80%申公豹这回的身份来回变,一会儿是玉虚宫里唯唯诺诺的小徒弟,一会儿又成了龙族背后出谋划策的狠角色,最后摇身一变成了反抗天庭的“悲情领袖”。这转变听着挺带感,可仔细一品,全是断点。你说他为啥黑化?片子没铺垫;为啥又突然“醒悟”要造反?也没交代。中间就靠一场他在龙宫摸他爹战甲突然掉眼泪的戏撑着,可问题是,前面根本没讲他跟他爹有啥深仇大恨或父子情深,这一哭,观众一脸懵:你谁啊?这就破防了?这不叫情绪爆发,这叫“系统强制登录”,感情没来由,眼泪白流。
再说他爹,北海龙王,本来是个能撑起半部史诗的角色。四海龙王之一,战甲上镶着陨铁鳞片,武器还能变形,听着就科幻感 拉满。按理说,他带龙族反天庭,完全可以搞一场“机械龙族大战神仙法术”的视觉盛宴,结果呢?一场水淹陈塘关,打起来全是特效堆叠,龙王带着一群龙冲上来,三下五除二就被哪吒和敖丙联手干翻。这哪是史诗对决?这是“BOSS限时秒杀”,连招都没放全就倒了。最离谱的是那个设定——龙族靠基因改造才活下来,身体一半是机械,一半是血肉。这么带劲的点子,全片就BGM高潮时闪了两秒机械关节的特写,连个完整镜头都没有。这不叫创新,这叫“创意摆拍”,拍个照发朋友圈,意思意思就完了。
父子关系这块也挺别扭。片子想搞点“父子对抗”“血脉冲突”的戏码,可处理得太表面。回忆里闪几下他爹训他、对他严厉,这就叫“父权压迫”了?太轻了。等到真打起来,龙王战死,片子不靠情感推动,反倒来个“血脉觉醒”——申公豹突然能力暴涨,像是开了外挂。这哪是情感爆发?这是游戏升级。哪吒和敖丙联手把他爹干掉,本该是“弑父”与“反抗命运”的双重隐喻,结果拍得跟打副本似的,慢镜头一拉,龙王炸成一堆数据流消散,观众看得是挺炫,可心里没感觉。悲剧不是靠特效堆出来的,是靠人心一点点压碎的。现在倒好,情感没了,只剩“哇,这粒子效果真贵”。
最让人失望的,是申公豹最后那个“高光抉择”。天尊压顶,哪吒在侧,他站在中间说:“我不选你们,我走第三条路。”这话听着挺酷,可问题是,他为啥走这条路?前面没铺垫,中间没挣扎,就一句“为龙族争口气”打发了。这哪是角色成长?这是编剧急了,直接从天上拽下来个转折,硬塞给他。前面费劲巴拉地想把他说成复杂人物,结果到头来,还是靠口号解决问题。这种处理,跟它自己想打破的“脸谱化”完全背道而驰。你说你要颠覆传统,结果最后还是用最传统的办法收场,这不是打自己脸吗?
整部片子看下来,申公豹父子像是被架在火上烤的两条鱼——创作者想拿他们做一道新菜,可火候没掌握好,外面焦了,里面还是生的。他们身上那些本可以深挖的东西——身份认同、家族宿命、科技与修行的冲突、父权与反抗——全被简化成几句台词、几场打戏。不是不想讲,是讲不深。现在的电影,太怕“慢”,太怕“复杂”,一觉得观众可能看不懂,立马切回老套路。结果呢?创新成了装饰,深度成了摆设。
说到底,申公豹没变成真正的“反英雄”,他爹也没成为悲壮的“旧秩序守护者”,他们只是这场神话实验里的“试用品”,用完就扔。正所谓:“画虎画皮难画骨,改神改形难改魂。”改了名字,换了身份,可灵魂还是那个被框死的剧本——再怎么挣扎,也跳不出那根提线。
发布于:湖南省配资操盘十大技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